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国有机硅产业发展迅速,在基础研究、工程技术、生产规模、产品质量及其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。目前,我国已成为全球有机硅生产的中心。
从基础原材料、硅单体、中间体到各种终端产品生产的硅产业体系已经完成。经过五年的低迷,在加强环保措施的背景下,我国硅产业迎来了转型升级,产业发展质量逐步提高。
政策上,近年来,为缓解有机硅产能过剩,国家在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》中明确规定,新建甲基氯硅烷单体生产装置,初始规模小于20万吨/年,单套规模小于10万吨/年,属于“限制类”,这意味着行业进入门槛提高到20万吨,初始投资至少20亿元,如此高的行业准入门槛必然导致高度集中的行业局面。
随着国内光伏、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的出现,超高压、特高压电网、智能可穿戴材料、3D打印、5G等新兴产业、智能制造等硅消费领域不断出现,带动了一些新的增长驱动力。未来,中国将出现一些具有上下游一体化的全产业链领先的硅细分企业,也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